各位大家好,我是潛水已久的約翰 (吳維翰。)
想必大家都知道,最近這幾年NI的變化很大。過去 LabVIEW 以及相關的NI硬體,是個強大的平台,能夠讓你輕鬆的組合出你所需要的系統。
我在NI行銷部大概10年的時間,最讓我興奮的事情就是,每年NIWeek宣布新LabVIEW功能或新產品時,我可以是在台灣第一個知道的人! (這種感覺,有點像知道新 iPhone 的功能,但還不能跟別人講。) 一旦宣布了消息之後,當然,我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和台灣的客戶們分享,因為我覺得這些功能都是很用心的為使用者設計的。
我記得有一年,NI 推出了 NI 9219,他是一個所謂的 Universal DAQ Module,就是你丟什麼感測器給他,他都可以接的起來,不用再額外的配線或電路。這個想法我覺得超棒的,而且說真的,這個是 NI 收集了全球各地的使用者的反饋,才推出的產品。 (當時我的工作有一部分,就是要收集台灣客戶的想法,然後回報給NI美國總部。) 在那時候,你會覺得,NI 真的是有在為工程師設想,並想做出一些好的工具。
可惜,好景不在。NI 的創辦人 Dr.T 在2016年退休,新上任的 CEO 的第一個任務,就是整頓這家40年公司的財務。那,為什麼要整頓呢? 因為之前 Dr.T 支持了很多產品,是叫好不叫座的。像剛我講的那款 NI 9219,雖然廣受好評,但是會用的人還是少數的研發工程師,賣最多的 DAQ,當然還是產線機台的DAQ卡。 財務當家後,他們就開始砍掉賣不好的產品線,然後一切講求利益導向。
這也可以理解,一家跨國企業畢竟也還是要賺錢,總不能為了CEO的興趣一直燒錢做產品。但是,這也開始讓NI的產品策略與使用者的心聲越偏越遠。這幾年,好像只要客戶不是大公司,NI就不太想理你了,更別說要去為你做產品上的修改或改良。LabVIEW也是一樣,應該有好幾年都沒有新功能,然後每年改一版就要叫客戶重買一次。DAQ? 現在也很久沒出新款了,量測應用需求現在也都變得更複雜,NI 這方面也看起來沒有想接招。(其實偷偷講一下,以前我們NI常開玩笑,說 NI出什麼卡,大概半年後Adlink和研華就應該也會出。果然!現在NI不出了,好像其他副廠也沒有自己再出新的了。這是 … 巧合嗎? )
我覺得這樣不對。當初我會加入NI,是因為我認為這家公司有在為使用者設想,並一直不斷的推出更方便的工具。如果工程師能夠用的儀器,只受限於大廠肯願意做的,那其實很多前瞻的研究根本就沒有機會,因為使用者會被迫要花很多時間和精神來自己逗出solution。
在現在AIoT的時代,要量測的東西已經不會乖乖的待在實驗室給你量。現在已經是無人機,電動車,太空火箭的時代,量測儀器卻一點都沒有進步。在現在大數據的時代,請問數據從哪裡來? 現在問年輕人這個問題,統一答案就是 "啊不就是已經在資料庫裡。“ 量測這方面的發展,已經被儀器廠商遺忘很久了,導致大家對這方面的想像力不足!
於是,「TENET 天能睿智」,是我和夥伴們去年成立的一家客製化儀器公司。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就是,既然大廠無法幫你做儀器的客製化,那我們來幫你做。如今我們的客戶已經包含工研院,太空中心,同步輻射等單位,想多了解我們的服務請看:
少量客製化 DAQ 儀器如何訂製? 從設計、打樣到生產,TENET 天能睿智幫你搞定!
好,看了這麼多,那現在到了 FAQ 時段,以下開放發問,我先起個頭:
Q1. 何必需要客製化儀器? 用現成的不是好好的嗎?
A1. 嗯~好問題。以前我在NI跑客戶,10個當中會有2-3個都會問:
- 外型和大小:「這款 DAQ 卡,可以再做小一點嗎?」
- 量測規格:「這款 DAQ 卡只有 ±10V 的範圍,可以幫我做成 ±60V 嗎?」
- 通訊介面:「你們只有 USB 的 DAQ? 有沒有無線版本?」
- 訊號前處理:「我需要訊號的濾波和放大,你們可以直接做進 DAQ 卡裡面嗎?」
在NI,我只能和客戶說聲抱歉,除非客戶可以承諾一定的購買量。在天能睿智,我們沒有這樣的限制。
Q2. 客製化沒有最低量? 那你們怎麼收費?
A2. 費用會分作兩個部分,一個是設計費,一個是製作費。設計費會看客製化的複雜度,製作費會看最後所需要的數量。
Q3. 那設計費會如何算? 可否給個大概範圍?
A3. 這個不一定,我們10萬的案子也有,100萬的案子也有。會影響報價的因素,主要都是量測的準確性以及儀器的妥善率。舉例,如果客戶要用在工廠或嚴苛環境,我們會做許多前期的測試和驗證,來確保儀器 24hr 運作。 報價部分還是必須詳談,才能給個比較準的估算。
Q4. 啊? 這樣還是很貴耶。那其實我也可以用一些電路,或是用些Arduino來逗自己的儀器就好,好像幾百塊就可以搞定。
A4. 其實是可以的。但是,這部分要注意,自己投入這件事情的時間成本以及風險。一個客製化專案不光只看材料成本而已。這背後的費用還有包含所需要的工具,經驗,時間,以及失敗的成本。 我們服務的價值是,客戶可以把開發的不確定性和風險轉到我們身上,讓客戶有更多時間專注在其他要緊的事情。換句話說,綜合考量之下,自己來逗個solution不見得比較省。
Q5. 你們做的客製化 DAQ,都會有提供 LabVIEW API以及範例程式嗎?
A5. 沒錯,這個一定會。我們還是認同 LabVIEW的便利性,所以我們交出去的儀器,都會有 LabVIEW的 API 和範例程式,使用起來幾乎跟NI的DAQ沒什麼兩樣。
Q6. 可否再舉一些做客製化 DAQ的案例?
A6. 可以啊,其實案例很多,比方說:
- 有個舊款的 DAQ已經停產了,然後 NI 也沒有替代方案。 (如我上面所說的,這幾年 NI 在整頓產品線,所以砍掉了一大堆產品,如 SCXI,Motion,etc.) 客戶不想只為了一個停產的DAQ,來更改機台設計或原本的作業系統。這時候我們就剛好可以幫他做一張卡,來解決停產的問題。
- 客戶想再縮小體積,比如說把 CompactRIO 或 PXI 控制器再做更小。通常這都是車用,軍用,或移動載具的應用居多。CompactRIO不但又大又重,而且也耗電,不適合小型的移動裝置。
- 客戶想要把 DAQ 嵌入到他們產品,如醫療儀器或手持式裝置,因此需要改 PCB的形狀來符合他們產品造型,如圓弧狀,不規則形狀等等。
- 客戶有個特殊的sensor或訊號,需要前端處理才能夠使用 (像加速規的 IEPE。) 若客戶需要在DAQ裡面整合這方面的電路,我們也可以做。
- And more…
我相信大家還在用 LabVIEW 的原因,應該還是覺得它很有彈性,而且很快的就可以做出一些客製化 (我指的是軟體) 的量測系統。我們只是想把這樣的彈性,搬到硬體上來發揮。當初 NI 模組化儀器的概念還不錯,如 PXI 和 CompactDAQ,但時代已經變了,一切只會走向越來越客製化,而且沒有回頭路。歡迎大家提問!
-John